上传作品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我们为什么要拍照?照片又有何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拍照?照片又有何意义?

作者: 新时代摄影网
发布时间: 2019-11-06
浏览量: 3570

image.png

世界上第一台相机,是在哪一年出生?


1839年法国画家路易 • 达盖尔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至今不到200年的摄影史,由此展开。


这个神秘而充满光学美感的器械,携带着人类对于它的揣测和信任,开始了它在人间的使命。许多宗教和少数部落,到现在都禁止他们的信徒拍照留影。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工具,似乎可以消减甚至带走他们的灵魂。


而在世界大多数的地方,拍照;已经成为人们每日不可或缺的行为和习惯。照片里记录了无数碎片化的时间和经验,在此中,岁月和匆匆而过的每日被不经意或刻意的印刻其中。


「时间」,这个一直逍遥于视觉和触觉法外的「人类公敌」,也被迫降服于抓捕他的黑盒子。在快门1/125,1/60,1/30秒... 的区间里,高于人眼的器械技能,代替人类,留下了白驹过隙中所有细微的遗迹。


而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喜怒哀乐、劳苦愁烦;甚至高于人类之上说不清道不明的那道永恒灵光,也坦白的呈现在底片之上。相机是忠诚的,他不说谎。

image.png

▲  摄影师尼古拉斯和妻子Bebe

image.png

▲  摄影师莱涅克

image.png

  摄影师汪晓青

她们三个摄影师

有人坚持了13年
有人坚持了14年
有人坚持了40年

01

汪晓青

《母亲如同创造者》

image.png

这组富有戏剧性的9张图,来自台湾艺术家、摄影师汪晓青,照片里的母子也是她和她的儿子。拍摄于2001年至2014年间,共计13年时间。最初汪晓青只是想记录孕期的各种变化,没想到后来想法突现,逐渐做成了现在的系列。


这一系列用「画中画」的方式,展现了摄影师和孩子一起的成长记录,和当时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

image.png


这9张照片每一张都有不同的名字。第一张为「预产期的前一天」,可以看到摄影师自己的心情似乎并不是很好。第二张是「一起按快门」,那时她的孩子出生约有一年。


第三张叫「儿子的脚裹着石膏」,作为拆石膏前一天拍摄留念。第四张为「庆祝圣诞节」,摄影师讲述当时儿子很盼望圣诞节,希望有一颗圣诞树作为庆祝,而她又很忙于是挂上了手的装饰品表示忙碌的年尾。第五张名为「布展」。第六张叫「用功」,都是当时生活环境的表述,那时的汪晓青在忙着交博士论文。


image.png

第七张是「迁移与不安」,那一年他们举家从英国迁回台湾,需要面对很多不适应和磨合期。第八张叫「逐梦」,作者讲述那时不只儿子是处在迷茫的状态,连她自己也是,因为那时候面临着很多选择。第九张叫「一样高」,表达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突然又十分必然的一个结果。

image.png

每一张图里,创作者都用心的放入了当时的时间:年月日,一个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和当时生活中所呈现的焦灼欣喜或无定感,都一览无余。


汪晓青说:「之前我和孩子商量过,打算拍到他19岁就不再拍了,后来,他跟我说,只要时间可以,就算过了19岁仍然愿意陪我拍下去。」据说,他们即将出版关于孩子青春期的新系列。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02

莱涅克 • 迪克斯特拉

《阿尔梅蕾莎系列》

image.png

荷兰女摄影师莱涅克 • 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kstra)擅长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对于个体而言,生命中最值得记录的「转变时期」。无论是她拍摄的青少年肖像,或者是这组《阿尔梅蕾莎系列》,都令人印象深刻。


她说:「我认为摄影才是真的向你展示了一个人是怎样改变的。我每一次拍奥利维尔(曾经的拍摄对象)时,都觉得他和以前没什么变化。但是在图片里,你可以看出他的眼神在变,很细微,但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image.png

这个名叫阿尔梅蕾莎的波斯尼亚女孩儿,1994年与莱涅克在荷兰难民中心相遇。那时的小阿尔梅蕾莎只有6岁,随家人从战乱的家乡逃到荷兰阿姆斯特丹。


莱涅克当时在房间里专门拍摄难民,当小阿尔梅蕾莎坐在椅子上的那一刻,摄影师记住了她胆怯不定、赋有临时性的那一刻。


于是在随后的14年间,她们联系拍摄直到2008年。镜头抓捕了这个小难民初到荷兰又在这里扎根,结婚生育的全过程。从一个孩子到一位母亲,仅仅一张椅子,一个空间,一个人物;就讲述了在整个动荡过程中,许多用文字都无法详述的特殊转换。

image.png

每次拍摄莱涅克都让小阿尔梅蕾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服装和姿势,让她自己来定义和修饰自己。从开始的红色塑料椅子,到逐渐改变的木质,有坐垫甚至更具高级感的居家座椅;展示了一个人所在空间的稳定性,和内心的安定感。


小阿尔梅蕾莎也从一个双脚离地的孩子,逐渐变得成熟和女性化。随着在荷兰生活的稳定,难民最终成了本土的一员,她面容肢体中都透露了更多的自然放松和融入感。这个女孩儿身份的转变,仅仅通过这11张照片展现出来,看的越久,里面所蕴藏信息就越多。

image.png

阿尔梅蕾莎说:「我真的很幸运,莱涅克记录下了我的成长,我一生各个时期的状态」。好的摄影作品,不是加上许多信息,而是让真实有个管道,自然呈现。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03

尼古拉斯 • 尼克松

《布朗姐妹》

1975-1978)从左到右:Heather,Mimi,BeBe,Laurie                                                


尼古拉斯 • 尼克松(Nicholas Nixon),美国密歇根州的肖像、纪实摄影师。他的这组《布朗姐妹》拍摄历经40余年,从1975到2016,共计拍摄42张肖像。


四人同一站位顺序,用镜头不加矫饰的呈现了,摄影师妻子 Bebe 和她的四位姐妹,在时间长河中逐渐改变的容颜,和二维图像下潜藏的亲密故事。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起初,尼古拉斯只是陪妻子去探望三姐妹,暑期无事可做,他就突发奇想拿相机为他们拍摄了第一张底片。照片中四人都穿着牛仔裤和浅色衬衫,眼神无畏而带有青春的印记。


大家都很喜欢这张照片,于是每年来一张的想法突然出现,他们5人探讨了站位顺序之后。如期的约定就这样保持下来。他们会每次拍很多张,然后一起挑选最合适成为系列的作品。


1975年,姐妹四人年龄从左到右分别是23、15、25和21岁;而2014年他们是63、55、65和61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尼古拉斯使用 8×10 大画幅相机拍摄,他认为这种大底片比便携的 35mm 胶片相机,更能完整的保存时间和还原真实场景。如果有幸看到原片展览,她们每个人脸上的雀斑和任何一个细微的皱纹都清晰可见。


每一年他们的服饰、面部以及彼此之间的肢体动作,都会发生细微又不可避免的改变。但难得的是,这四位相爱的姐妹们从未曾错过彼此生命的年岁。观察表情你会发现许多难以辨明的滋味,有得似乎在愤怒,有的好像不屑一顾又充满埋怨。 不由得让人揣测,在黑白的底片背后,他们在经历着怎样的生活。


42张照片看似一致却各有不同。细细品味可以从中读出在不同人生阶段里,四人的情绪张力、可能的生命境遇、和彼此的关系。


此系列作品,过去的40年间,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也受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邀约,并合作出版摄影书《布朗姐妹:40年》。

照片里岁月留下的痕迹

记录了你奋力活着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