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12月数码世界
P. 10
封面人物 Cover People Q & A
《数码世界》杂志:在这部画册中,《黄河中原摆渡的农民》 《数码世界》杂志:除了《黄河百姓》,您还有很多已经
最为知名,人物关系处理、构图方式选取、场面场景设计等方 深入人心的摄影作品。请您重点推荐一些,与我们的广大读者
面都具有独到之处。请您详细解读一下这幅作品。 分享?
朱宪民:我出生的村子就在黄河渡口旁边,这样的场景是 朱宪民:像《边疆女民兵》(内蒙古,1969 年),《天安门广场》
一直镌刻在我内心深处的记忆。1980 年,我回到了我的出生地, (北京,1979,本文压题图片),《天坛公园细听回音壁的人》(北
去拍黄河百姓的照片。这些人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要过黄河 京,1982 年),《过节的人们》(陕西,1983 年),《一个扎着辫
种地。两岸的百姓,有的从北岸到南岸种庄稼,有的从南岸到 子的藏族小姑娘》(青海,1984 年),《小学生正月十五闹元宵》
北岸做买卖。那时候没有桥,人们都靠木船摆渡过河,来回的 (陕西,1985 年),《引水上山》(云南,1983 年),《发廊妹》(深
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木船。 圳,1990 年),《在街头小饭铺就餐的人》(河南,1996 年)。
1980 年距离现在已经快四十年了,人们的服装和精神面貌
【采访感悟】
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天的黄河,高速公路、八车道
“发现真理的眼睛”,已经成为今天朱宪民身上最重要的
的大桥已经有了好几座,再也无法看见人们撑船划桨、摆渡过
标签。《黄河百姓》是朱宪民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但是,
河的情景。当年,我也是坐着这样的船,渡过黄河——我们的
功成名就以后,他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今天,年逾
母亲河。 七旬的朱公,依旧奔走在中国摄影的最前线,用实际行动为年
坐木船过河,其实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有时候遇见大风或 轻人言传身教。
者旋涡,很有可能遭遇翻船。而和这样情景相关的,不管是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发现真理”的征程上,他与广
么场面,现在再也看不见了。改革开放以后,我的故乡变化太大。 大同仁一道,永远在路上……
天坛公园细听回音壁的人,北京,1982 年
家长里短 , 山东 ,1990 年 赶集农民 , 山东 ,1981 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