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冬奥会筹办应惠及大众 推动全民健身
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是2015年中国体坛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体育界别小组讨论的重点议题。委员们针对顶层设计、赛后利用、人才培养、医疗保障、宣传普及等方面提出大量建议,委员们认为,举办冬奥会的目的不应该只局限于办好2022年的一次赛事,而是应该通过筹办过程和场馆、场地的赛后利用,真正惠及大众。
原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委员说:“冬奥会比赛前后只有一个多月,但通过举办冬奥会,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可以促进全民健身,可以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乃至鼓舞和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这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他对此建议,首先顶层设计的方案一定要反复论证、符合国情,达到国际奥委会要求,冬奥会不仅仅是办赛,而且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其次,雪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应当建立一所或一批学校,培养以冰雪为主的会展、旅游、康体等等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另外,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把场馆的赛后利用考虑在内,如果现在不能考虑好,就会出现盲目性、短视的问题。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综合盛会之一,冬奥会筹备周期长、组织工作复杂、涉及领域广、专业要求高,要实现精彩、非凡、卓越的目标,难度和挑战很大。
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校长陈立人委员说:“举办冬奥会,既要完成办赛,也要同步升级赛后利用,既要考虑办赛功能,又要考虑社会功能。这方面一定要做大量的调研,用大量的数据来支撑。如北京体育大学,在学科设置方面原来只有夏季运动,如果3亿人参与冰雪,就需要大量的人员来教,如果全民健身搞起来以后,就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培养,来做好全民健身的服务、保障,这个过程要充分考虑地域性和具体情况。”
运动医学专家李国平委员对冬奥会的医疗保障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2022年冬奥会筹备最大的空白之一是奥运赛期的医疗急救体系,冬季项目跟夏季相比存在很多其他因素,比如速度快、装备多,比赛中造成的急伤、大伤特别多,所以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把这块设计好。比如高山滑雪比赛中出现意外,如何最快速度送到当地医院,如果处理不了,如何快速送到河北其他医院或者北京。”
从事花样滑冰运动50余年的姚滨委员从竞技体育的角度展望了2022年冬奥会。他表示:“我们担子非常重。2022年冬奥会在家门口,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压力挺大。各个方面归根结底,到我这还是要把训练搞好,成绩拿得越高越好,不让老百姓、不让国人失望。”
韩爱萍委员从冰雪运动普及角度提到:“从普及方面讲,做好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需要进行大力宣传,特别是在中小学校要宣传。冬季运动原来局限在北方,南方在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多,欠缺一些,现在冰雪运动可以在学校普及,让更多的人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