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作品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微距摄影中的焦点叠加技术

微距摄影中的焦点叠加技术

作者: 新时代摄影网
发布时间: 2021-06-23
浏览量: 862

摄影教程

(题图:摄于哥斯达黎加的 La forTuna。佳能 EOS 7D,腾龙 180mm f/3.5 微距镜头,拍摄时用到了 LED 摄影灯照亮主体和背景。)

在摄影的世界中,我们经常会为了获得浅景深而绞尽脑汁。

我们拍摄人物肖像时,为了使主体人物同背景分离出来,总会用到大光圈镜头,只为能拍出那种魔术般的三维效果。

但是在微距摄影世界中,情况则完全不同。

如果不是用一种特殊的图片合成技术,我根本无法拍到题图那张红眼树蛙的照片,它的身体在图片上很深,如果以传统手法拍摄,那么它身上很多有趣的部位都不会在焦点上。

景深基本只与光圈值和焦距这两个因素有关。拍摄时,光圈越大,离主题越近,我们拍摄时得到的景深越浅。

这只食虫虻以 f/9 的光圈拍摄,属于中等大小的光圈设置。这时,仍不可能使整只食虫虻都在焦点范围内。佳能 EOS 7D,适马 150mm f/2.8 微距镜头,1.3 秒曝光,ISO 200,f/9

拍摄微距摄影时,摄影师经常要以 1:1 甚至更大的放大比率拍摄,这使得我们必须离被摄物很近才可以。

而这又无法避免地使得景深变得很浅,在很多情况下经常浅到连拍摄苍蝇这样渺小的事物都需要把光圈缩小到 f/16 甚至更小才能拍清楚。

同一支食虫虻,用 8 张照片进行焦点叠加,所有照片均为 1.3 秒快门,f/9 光圈,ISO 200 曝光

这种现象是由光学规则引起的,通常很难以传统方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我们将光圈开得很小,而这样又会使图像质量大受影响(但即使这样有时也不足以解决问题)。

不过如果我们愿意通过一种叫焦点叠加的方法多做些处理工作,就可以在任意焦距下以成像效果最好的光圈进行微距摄影,同时得到最佳景深。

焦点叠加这一步骤需完成两项工作。

首先,在不同的焦距下拍摄一系列的照片,这一组照片应覆盖我们需要景深的全部范围。

另一只食虫虻,由 11 张照片叠加而成。每张照片的清晰部位不同,使得整体照片都清晰锐利。由第一张照片开始,分别对前腿、眼睛、躯干等,然后向后延展到背部和翅膀。佳能 EOS 40D,腾龙 180mm f/3.5 微距镜头并配有延长镜,1/6 秒快门,ISO 100, f/7.1

例如,我们从正前方拍摄上面的这只食虫虻。我们可以先拍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将焦点集中在食虫虻的头部,再拍一张将焦点集中在躯干或腹部。

这看上去很简单,但是拍摄自然界活动的物体(我通常是在自然光线下以最极端的放大率拍摄活物)有很多出错的可能。

有时候天上的云一动,光线就会改变,或者有时拍摄对象决定动一下换个姿势,之前的照片就前功尽弃了。

我在瓢泼大雨中拍下了上面这张红食虫虻。这表明你可以在最恶劣的条件下拍摄用于叠加的照片,这这是技巧、意愿和耐心的问题。要知道这可是自然摄影,另外说一句,你能看见最后成品照片中反射出的红白雨伞么? 摄影:Shay Habba

我是自然摄影师,只在自然环境下拍摄动物,而不在影棚中拍摄。

影棚摄影师可以拍摄数百张照片然后把它们叠加在一起,这要求高精度的摄影器材,这与我的情况则不完全相同。

你要记得,焦点叠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几张照片的所有参数须保持一致:光圈、快门速度、ISO 值和白平衡。

一只蜻蜓,由 8 张照片叠加,所有照片以 1/50 秒快门,ISO 100,f/5.6 设定值曝光。佳能 EOS 40D,腾龙 180mm f/3.5 镜头,Rishon Lake 拍摄,以色列

这也许是显而易见的事。可是当光线稍微改变时,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就会偏移,快门速度也会改变,这些微小的改变会使得叠加后的照片看起来很奇怪。

我建议在阴影下摄影、无风时拍摄,这样背景环境就能尽可能的保持一致,叠加后的照片效果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