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作品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名家访谈>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如何实现摄影作品的商业价值?

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如何实现摄影作品的商业价值?

作者: 新时代摄影网
发布时间: 2020-01-16
浏览量: 1265

——访著名策展人、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艺术总监那日松

本刊记者:曲倩 李立琦

摄影艺术诞生180年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摄影的“价值”特别是商业价值及其实现逻辑,再次引发业内的大讨论。其关键点在于,摄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究竟是排斥对立的,还是互联互融的?在本刊近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5%的摄影人选择了后者,比我们的预期还高出至少五个百分点。但进一步的问题是,这种互联互融应该如何才能找到恰当的实现途径?一直以来,我们希望从实证的角度寻求解决路径。


本期名家访谈,我们采访了著名策展人、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艺术总监那日松,希望从他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和典型经验中,进一步予以探索。

image.png

1

《数码世界》杂志:那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专访。咱们还是先从您的个人经历说起吧。据我们了解,您大学毕业以后是“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摄影媒体,但这也正好成为您日后在摄影领域持续发展并不断实现飞跃的起点。回顾近三十年来您的工作经历,您认为一个人如果想在摄影领域精心耕耘并希望有所收获,最需要的特质有哪些?


那日松:每个人的特质都是不同的,我觉得态度决定一切。当你选择一个职业的时候,要想清楚是否要把它做好。我刚进摄影界的时候,确实不是我本来的愿望,当时想的只是当个过渡。但当我不得不留下来的时候,我就想既然做了就把它做好,尽最大的努力,不辜负这个行业,对得起职业的精神。

image.png

2

《数码世界》杂志:2004年是您在摄影道路上的又一个新起点,因为就是在这一年,您首次以策展人的身份策划了规模庞大的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由此也开启了您的“策展”之旅。这件事到今天已经过去整整十五年了,作为专业策展人,您如何看待过去十五年来、甚至过去三十年来中国摄影的变迁历程,以及其中的主要成就、经验和教训?您对这个行业的未来有何期待和希冀?

那日松:做媒体一直是我的理想,但因为偶然的原因,我又成为一个策展人,十五年,确实不长也不短。三十年的中国摄影却弹指一挥间。回想一下,我觉得90年代和2000年的第一个十年是中国摄影最好的时候。90年代是中国“风光摄影”、“纪实摄影”最辉煌的时期,不管我们现在如何评价所谓中国特色的纪实摄影,但那一代的中国摄影家确实是曾经有理想有情怀的,也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摄影作品。90年代末期和2000年初,“观念摄影”浪潮兴起,中国摄影从“风光”从“纪实”走向“艺术”。应该说,那个时候的中国摄影是最丰富多彩,多元共存,富有活力的。那么,最近这十年,我个人看法是中国摄影有点像中国足球,一年不如一年。现在的中国摄影表面繁荣,但其实挺糟糕的,一些摄影人和机构基本沦为工具,就两个功能:一是为官员服务,二是为有钱人服务。虽然如此,但我觉得中国摄影未来仍然是可以期许的,因为还有很多仍然默默努力工作的人。

image.png

                                                    2004年10月那日松在其策展的“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巨幅照片前留影

image.png

image.png

3

《数码世界》杂志:从2007年联合创办“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到2009年年创办《像素》杂志,应该说这是您又一次成功的身份转换,从而也能够让您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来观察中国的摄影市场、摄影人和摄影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和《像素》杂志的定位和宗旨是什么?对于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又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那日松:做一个如同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欧洲摄影之家、英国摄影师画廊那样的摄影机构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做一本自己喜欢的摄影杂志一直是我的理想。那么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我可以不断实现和接近自己的理想。那么,映画廊初创时也是定位模糊的,也是不断纠正方向,不断融合各种资源,才一路走到今天,目前的映画廊在展览、出版、影像市场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延伸,我希望它未来可以成为一个新型的“影像综合体”,而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摄影中心或者博物馆……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4

《数码世界》杂志:在摄影界,摄影作品的价值、特别是商业价值始终是最受大家关注的话题,就连很多玩手机摄影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照片能够“卖钱”,显而易见,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那么,您如何看待摄影作品的商业价值?我们知道,“映艺术中心/映画廊”为此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这方面,您及画廊有哪些进一步的计划和行动?

那日松:摄影的商业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过去人们在家里喜欢挂画,现在的时尚则是挂一张自己收藏的照片。照片在家居装饰,艺术收藏领域已经越来越成为主流。除了世界几大重要摄影博览会外,国际上那些主要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上,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摄影作品。那么,在中国很遗憾还没有一家中国人自己主办的摄影博览会,中国人普遍对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没有认知,没有平台,没有市场,中国摄影家的作品自然也就没有出路。映画廊从2019年起开始举办“摄影小集”,初衷就是从小做起,培育中国影像收藏的市场氛围,通过小集培养藏家对摄影的兴趣,教育摄影师如何进入市场。那么,2019年的四季小集已经结束,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现在全国范围内都在办类似的“摄影小集”,虽然良莠不齐,但毕竟都在为中国的影像收藏市场做着努力。明年,映画廊“四季小集”还会继续,当然会有升级,有新的变化。

image.png

image.png

5

《数码世界》杂志:毋庸置疑,在当下这个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昨天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也将成为明天的过去,“现在”永远是瞬间的、短暂的。相应地,网络媒体在短短几年就以铺天盖地之势迅速占领了舆论的主战场,“传统媒体已死”的论调一度甚嚣尘上。而摄影类杂志的受众面本身并不广,加之今天中国的摄影市场尚未真正完全成熟。同为媒体人,希望您给我们杂志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那日松:理想与市场。媒体人首先要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同时又要兼顾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摄影爱好者最多的国家,也是摄影器材市场最大的国家……摄影媒体有太大的空间可以发挥。当然现在的摄影跟十年前也不一样了,现在是“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是移动互联的时代,是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而这个时候,专业摄影媒体应该找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融入时代潮流,涅槃重生。

image.png

作者简介

image.png

注:此文刊登于《数码世界》杂志2020年第一期,原标题:《见证和推动:从摄影媒体人到著名策展人》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