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作品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名家访谈>新时代影像|访著名摄影家徐波:摄影要接地气 有温度 有筋骨

新时代影像|访著名摄影家徐波:摄影要接地气 有温度 有筋骨

作者: 新时代摄影网
发布时间: 2020-05-14
浏览量: 1863

编者语:

他是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获得者、北京国际摄影周金路奖获得者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获得者......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诸多荣誉加身的他摄影背后的故事令人感慨。多年的军旅生活经历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作风,让他在摄影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了下来。“把镜头对准社会,对准百姓。贴近真实的生活,这样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温度、有筋骨、有意义的作品”,这是摄影家徐波的座右铭。多年来,徐波贴近生活、扎根生活,创作不局限于只拍名山大川,大美风光,也在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对徐波来说,把握时代的脉搏,用摄影这种独特的艺术方式记录下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是作为一个摄影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和义务

  ——访摄影家徐波
                                             本刊记者:曲倩 韩晶

image.png

杂志:2019年您的摄影成就颇丰,佳作频出,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大理国际影会《口岸》摄影展和第三届中国·辽宁(北镇)国际工业摄影大展《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请您介绍一下这两个影展的创作初衷和艺术内涵。


徐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艺术创作要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强调彰显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三者统一,注重作品自身的品格。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们一定要围绕身边的人和事,去讲好身边的故事,把镜头对准社会,对准百姓。贴近真实的生活,这样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温度、有筋骨、有意义的作品。所以,近年来我一直在关注普通百姓、关注生活。2017年,我拍了一组手机作品《流动的北京》,在大理国际摄影节上展出过,并获得广泛的认可。摄影要贴近生活、扎根生活,我们的创作思路不能局限于只拍名山大川,只拍大美风光,也要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所以就创作了《口岸》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两组作品

image.png

杂志:在您的履历中,有一项令所有摄影师都很羡慕的经历,那就是2016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这是公认的国内摄影界的顶级奖项,您如何看待这项殊荣?获此殊荣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能和我们的读者分享一下吗?


徐波:2016年,我获得了中国摄影金像奖,这是一组航拍的作品,并且利用了艺术的手法用抽象的手段去表现纪实风光。平遥是受摄影人关注和瞩目的每年一届的摄影大展。平遥大展的组委会一直本着开放、包容的思想,鼓励摄影人用独特的视觉和独立的思考,去反映世界。这也是我最终决定参展平遥大展的原因之一。我的作品能在平遥获得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自己是非常高兴和荣耀的,同时也获得了北京国际摄影周金路奖、中国摄影金像奖。


航拍有很大的难度,与现在的无人机航拍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我要乘坐直升飞机,从高空俯瞰大地,这样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恐高心理,还要克服高原反应。在西部的高原飞行基本上都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克服高原反应的同时,还得集中精力完成你所做需要的取景、构图等难题。


在西部高原的飞行创作,对于我也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作为一个摄影人,又多了一份责任。

image.png

杂志:在您的诸多佳作中,2014年获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的《鲲鹏极目》专题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山川河流在您的镜头下像油画般氤氲弥漫,您是如何做到在将三维空间压缩为二维空间的过程中,实现从抽象到具象,同时又从具象到抽象的完美转化的?


徐波:《鲲鹏极目》的拍摄是2003年开始我第一次去西藏,在乘坐的民航飞机上,就被窗外的美景触动,激起了我的创作激情。所以我在2003年至2016年期间基本上每年都会有两三次进入西藏,进入高原去进行拍摄。


这组作品,从开始产生创作念头,到最终完成创作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经过了十多年的时间。换了一个角度,采用航拍这种方式,才会将三维的空间压缩为二维的平面。


具象是戏剧化的,是充满各种痕迹的叙述;而抽象则是对具体事物的拆解,是将世界变成符号,并加以神圣化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跨越具象与抽象之间这个鸿沟,并在之后又将抽象与具象统一其中。我不希望我所拍摄的影像背后,线条、色彩与诗意消失。那么,这些也是创作《鲲鹏极目》的全部要素。


山川与河流在高空中被简化为连绵不断的线,并且将大大小小的色块分割开,就充满了一种神秘与传奇。所以在拍摄当中,我就想如何将优美的曲线与色彩呈现在观众面前,如何让观众理解这一切,希望让观众看到的是水在流动、云在飘动,而山间的万物是在不断的运动中,这些都会激活观众的心灵

image.png

杂志:与很多摄影师的拍摄视角不同,您的很多作品是通过航拍创作的。您认为航拍视角给您的创作带来了哪些独特的灵感和创意?


徐波:在西部世界屋脊的无人区去拍摄的困难远超想象。我曾经说过,大多数航拍都是出乎意料,因为光线、气候,温度等对航拍都会产生影响。让·波德里亚的《艺术的共谋》中说,图像把世界抽象为两个维度,消除真实世界,以及由此制造幻觉的权力。


所以经过几年的航拍,我就决定从抽象入手。每次在航拍前,我也会大量搜寻阅读当地的各种记录,从天气情况到民间的传说,带着这些抽象的概念,去飞越具象的荒原,去寻找本质的意蕴。

image.png

杂志:作为著名摄影家,您在国内摄影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获奖无数。请问您是何时开始走上摄影之路的?是什么机缘令您与摄影结缘?


徐波:我纠正一下,我不是什么专业摄影家,只是一名业余爱好者。这些年在国内各影展、影赛上获得了不少奖项,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摄影的启蒙,应该是在老家上学的时候,我喜欢美术,喜欢画画,特别我的家乡东北一年四季分明、风光迤逦,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8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相机,我当时就想家乡这么美丽,应该记录下来。但那时算不上摄影,就是照相,简单地拍下了家乡的山水。


2002年,来到北京以后,自己的眼界打开了,接触了很多摄影大家和老师,得到了老师们的精心指点,这样自己就逐渐走上了业余摄影之路。

image.png


杂志:我们了解到,您曾有多年的军旅生活经历。您认为军旅生涯对您的创作和生活有哪些影响?您今后在创作方面有什么新的规划和愿景?


徐波:80年代,我有过一段军旅生活,这对于自己的成长和人生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在部队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作风,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当然,这种坚持对摄影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今后的创作方面,作为一个金融行业的摄影爱好者,我有责任、有义务,把握时代的脉搏,凭借金融业特有的洞察力,将金融行业的巨大变化、发展成果和国家的发展,用摄影这种独特的艺术方式记录下来。我认为无论是金融题材还是自然风光、人文纪实、市井生活,都值得我们摄影人不断发掘、用心记录。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